close

出到貴寶地先向各位高手問安 , 對而詩詞創作而言不才還只是個門外漢 , 有幾個問題想請教各位前輩高手 , 希望各位詩林高手指點一下 .

1. 寫詩的目的是什麼 , 為什麼要寫詩 ?

2. 在不同階段之中 , 寫作是為了舒發情緒 , 還是只是      為了寫作而寫作 , 或是想留下些什麼 , 想告知些什     麼 , 甚至是不為什麼 ?

3. 人類的文字一開始只是為了傳達訊息 , 後來演變出     藝術的層面 , 那所謂的詩人跟藝術家有什麼不一        樣 ? 都是在美的宏海中漂泊 , 或許有中心或許無中     心 , 或許有深度或許無深度 , 但總是在同一個領域     裡有必要做出比較嗎 ?

4. 如果比較是必然的 , 心中存有分別心那於生活中能     體悟些什麼出來 ?

5. 我所認識的一些高手 , 他們的態度謙虛低調到讓你     去請教他們時自己就會有那種 , 於泰山前自覺渺        小的感覺 , 那到底是他們不肯教所做出的偽裝呢 ?      還是什麼 , 難道是高傲的師父級與謙虛的大師級        的分別嗎 ?

6. 古人的言語自有他們的道理 , 飽和的稻穗自低頭 .       但是是否談到用感覺是看事物膚淺了呢 ? 話說要        用心去看世界 , 心是什麼 , 體悟又是什麼 , 千秋霸      業與單舟溪釣有什麼不一樣 , 方向不同而已不是        嗎 ?

        我是一個很自負自信兼自大的人 , 或許我活在我自我的世界裡面 , 但我相信秀才不出門能之天下下事的本領在於 , 極端的冷靜 , 沉著的應對 , 鮮明的思維 , 所以我認為看什麼事都不果斷才是真正的能 ,
且要做到在任何場合任何時間地點 . 但是在一些往事過後 , 我自己也覺得 , 謙虛是必然的 , 且淺須是天性是不須學習的 , 感覺是最直接的 , 這樣子對嗎 ? 還是我的價值觀錯了 , 但是這些不就是所謂的體悟嗎 ?

        而詩文創作與藝術的關係本就密不可分 , 一位日本人說過文學是苦悶的象徵 , 那文學跟情緒沒有關係嗎 ? 跟情感沒有關係嗎 ? 或者是所謂的深度是在於對文字認知的多寡 ? 用詞的華麗 ? 還是排版的方式 ?

        不同的文字串都有不同的意義 , 我與萬物同一氣 , 天下為我所有 , 我亦為天下所有 , 故萬物皆為我師 , 何況詩詞 ,否論其深淺 , 萬言千詩皆有我可取之處 , 不是嗎 ? 所以我開始不喜歡分別心 , 有字的都是好詩 , 無字的也是好詩阿 , 萬物萬事皆是我師 , 亦是我師 .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千言萬語 , 道不盡不才心中惑 , 不才筆名 , 瞭塵望各位前輩 , 指點賜教 , 助不才進入詩詞藝術的高境界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瞭塵破戒僧  筆


瞭塵破戒僧您好~或許我無法盡解您的疑慮~但我將會盡我所知所能的回答您~可是在此之前~請注意錯別字~還有在此地無高手~只有於詩道、於生活中探討問題的人們

1.記得初時~我為何寫詩~我本就是個學美術的人~喜歡用雙手從無生有的喜悅~在我十六歲時~也就是國三~有次水彩課作畫時~突然發現~我學畫三年的靜物~原來都是在畫呆畫~老師是非常非常優秀的教師~但三年來我才發現我是在畫呆畫~也就是毫無生命的畫~於是直覺的非常非常欣賞梵谷~他是用自己的生命燃燒藝術~~爾後高中畢業後至~22歲時~我深覺自己眼高手低~手跟不上腦袋~原來藝術不止是燃燒生命的那般珍貴而已~於是從哲學方面思考~卻又發現~只思考是不夠的~而眼高手低怎麼辦?~就選擇了以文字來做自己的功課與工具~繼續探討我發現的問題與答案~這就是我起初學詩詞的原因
每個人寫詩的理由都不盡相同~有的人喜歡成就感~因為他需要人們的讚美~有的人喜歡尋找生命的意義~因為他活得自覺空乏~有的人喜歡美麗高尚的事物~因為他很珍愛自己~至於為何要寫詩呢?~可再多問問自己~這我無法回答您

2.寫作呢~問問自身~是寫給自己看呢~還是寫給特定人看~或是寫給學者看~還是寫給大眾看呢?~而起心動念又在哪裡?~這才是真問題~說不為什麼~只是難以與別人道~例如我寫作~只希望不會對不起自己~或傷害了別人~或有失天良~不忍心為作~直到不可不為之~才動筆~而您呢?

3.文字之前是圖畫~圖畫之前是記號~記號之前是聲音~聲音之前是舉止~舉止之前是想法~想法之前是意念~意念之前是心志~心志之前是生活~所以說~寫作~是先看個人的心志~心是存了什麼心才寫作~志又是存了什麼樣的志才要去做~在資訊膨脹迅速的現代~更比以前人容易看到好文章~學習到好的心志~但是若不知道~或是輕視心志的重要~自以為自認的為是~否認的為非~那麼喜惡就形於外~甚者藏於中~所以會有林清玄於諸多勸世作品之後~又行了與人不為認同的行為~
魏禧曰:「古之文章,足以觀人,今之文章,不足以觀人,蓋古人文章,無一定格例,各就其造詣所至,意所欲言者,發抒而出,故其文純雜瑕瑜,釐然並見。至於後世,則古人能事已備,有格可肖,有法可學,忠、孝、仁、義有其文,智、能、勇、功有其文,孰者雄古,孰者卑弱,父兄所教,師友所傳,莫不取其尤工而最篤者,日夕揣摩,以取名於時。是以大姦能為大忠之文,至拙能襲至巧之論,則雖有孟子之知言,亦孰從而辯之哉?」
所以真有心~是該如何去做~又是該如何去看~我想您可以找到一條明智之路

4.比較?~比較什麼呢?~比誰長得高~比誰吃得胖?~還是比誰錢多會揮霍?~或是比誰貪污貪得多呢?~我只能說~在詩路是沒人會與誰做比較~只有欣賞與學習~體悟是否能體悟就看個人了~若想比誰寫作量大寫得好~那麼奇摩搜尋器很好用的~隨手一捻~每個人都比曹植快~不必一步就成~連腳都不必抬~不過是拼圖遊戲~不是嗎?

5.有種不得其門而入~又被刁難的感覺嗎?~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您的求學方式~記得我高中美術班時~所有美術課的內容都不過是我國中時的回憶~所以我不曾看過聽過老師所教~自己去探索我所看見的未來~想知道後果嗎?後果就是校外獎杯獎狀陳列~畢業成績卻讓我過不了大學甄試的低標~就算我高人一等又如何?~全國術科考試200名內又如何?~或是您將可堅持自己的理念~只是別學我當時~小看了老師~反而學不到更接近內涵的東西~這才是重點
於亂世才出英雄~在安和樂利的世界中只是賊~而當初我在班裡是英雄~而在每個教師眼中卻是賊

6.我想~這問題是您探討已久的吧~為何而生~生活的目的難道只為了三餐還是為了名利錢財~古聖人所說的~很重要~而且非常重要~只是要注意的是他們的生活背景~一概是戰亂不止~民不潦生~草根也得吃~而您對目前自己的生活覺得如何呢?而您說的心在哪裡呢?~聖人也一直在學著做好一個人呢~立好自己~和睦家庭~親鄉里~憂國事~問人世~而他們的心會在哪裡呢?~他們有什麼體悟呢?~不妨自大的把自己的理想定為~做好一位現代聖人吧~您將會有更多體悟

至於日本人說過文學是苦悶的象徵~就我看來~文學是不存在~只有生活~該如何去活也只有選擇兩個字~我選擇該如何生活~苦不苦悶如人飲水~冷暖自知~又何必去把所有人都先定義在[他們都很苦悶]呢?~這只是個錯覺~像梵谷~如今他已被捧為~原來畫的藝術就是他那樣的生活~試問~這樣的生活您願意嗎?~我想梵谷本身也不願意~而把文字當文學就免了~因為梵谷或高更或其他藝術家可不曾把畫當顏料看待

若是真能萬物皆我師時~那麼可學陶淵明~何不樂哉?
希望您勿要誤解了藝術的意義~在我認為~藝術並非哲學~各種分類的哲學都好似數學般~早已定了太多定義與假設~跟完美的狀況~而這世界才是藝術所在~千變萬化~有太多不定因素存在~只要認同了生活~那麼生活卻是如此而已

劣手筆061222

在回覆問題前,我得先說明,我只按自已的體驗心得而言。原因有二,一是未經我心身所親證的我不欲說。二是我心身所親證的縱與古有所雷同之處,我仍希望用當下的方式來言說。

第一、寫詩的目的是什麼 , 為什麼要寫詩 ?

何以從詩?我想絕大多數人都曾為詩詞所描繪的意境而著迷,以至於有所響往。而在響往的同時是否能自詩詞中培養興趣,卻是能否持續創作的關鍵所在了。然而寫詩有何目的?我不認為應該有何目的,獨有興趣可言。雖言如此,然詩確實有調節性情以至於中和的功用,惟附庸者方不斷在心潭上興風作浪。然過於耽溺清歡閒逸,也只是一種消沉罷了。

第二、在不同階段之中,寫作是為了舒發情緒,還是只是為了寫作而寫作,或是想留下些什麼,想告知些什麼,甚至是不為什麼?

從事詩詞創作,每一個階段的目的都會不同。然而我認為正確的階段是,一、觀察前人如何抒發情緒或者反應時代周遭。二、練習寫作進而自抒己興並且藉以反射周遭。三、詩意生活化,生活詩意化,即是藝術人生,人生藝術了。每個人於創作的各個階段中,都因不同的體驗與領悟而分歧,你何須去追逐一個自已未必認同的客觀答案?到底這不同的階段中的寫作目的是為什麼?我想這需要你心身去挖掘,那麼你才能深刻其中、洞悉其中,而非游移在不確定的問答之中。

第三、人類的文字一開始只是為了傳達訊息,後來演變出藝術的層面,那所謂的詩人跟藝術家有什麼不一樣?都是在美的宏海中漂泊,或許有中心或許無中心,或許有深度或許無深度,但總是在同一個領域裡有必要做出比較嗎?

藝術家這辭的內容廣泛,你這麼問便相當模糊。惟優雅於生命,藝術於生活,詩人與藝術家的內涵,頗能共通的。因為你所謂的藝術家內容不明,是否與詩人是同一個領域,還是個問題,更別說要做出比較,這裡我便不作回覆了。

第四、如果比較是必然的,心中存有分別心那於生活中能體悟些什麼出來?

有所比較與分別心,那麼能自生活中體悟些什麼?我也想問你。我想那會在思辨上不斷鑽牛角尖,而非因體驗而有所領悟了。

第五、我所認識的一些高手,他們的態度謙虛低調到讓你去請教他們時自己就會有那種,於泰山前自覺渺小的感覺,那到底是他們不肯教所做出的偽裝呢?還是什麼,難道是高傲的師父級與謙虛的大師級的分別嗎?

那與你何干?專注在自已的功課才是真實的,而非纏繞在這無意義的問題上。因為不管是高傲的師父亦或謙虛的大師,他們都無法幫你體驗或者創作。

第六、古人的言語自有他們的道理,飽和的稻穗自低頭.但是是否談到用感覺是看事物膚淺了呢?話說要用心去看世界,心是什麼,體悟又是什麼,千秋霸業與單舟溪釣有什麼不一樣,方向不同而已不是嗎?

這一題容我稍候再答覆你,因為我已意識到我要打很多字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李協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